【崇明】知识改变命运
发布时间:2014年09月19日 来源:崇明县 浏览次数:0


一个农村青年的奋斗创业史


知识改变命运。记得有位名人曾说过,知识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,但它却能改变人生的终点。当今社会,知识就是资本,知识就是财富。谁占有知识,谁就占有发展的主动权,谁的知识更新快,谁就掌握了经济的制高点。无论是名扬全球的科学家、艺术家,或是一个普通的老百姓,都是知识改变了他们一生的命运。


倪建兵,出生于70年代,是一个村级后备干部,年收入不足千元。父母亲都是朴实憨厚的老实人,整天面朝黄土背朝天的靠家中的5亩地来维持生计,底下还有个读高中的弟弟,每年的学杂费、生活费,使得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经济更加拮据,为此一家人在各方面都省吃俭用。1997年,他与邻村的姑娘结婚了,结婚仪式很简单,就请了双方的亲戚,办了四桌的酒水。


婚后,一家人勤俭节约,过着清贫的日子。然而屋漏偏遭连夜雨,常年的劳累和营养摄入的不均衡,使父亲积劳成疾,在一次种地时,他口吐鲜血,倒在了田里。幸好旁边的农户及时发现,送到医院进行抢救,医院的诊断犹如晴天霹雳―父亲患上了胃癌,而且已经是晚期,母亲听到后一下子瘫软在父亲的病床边。医生告知他,虽然父亲暂时脱离了危险,但情况还是很危急,必须马上动手术,手术医疗费加上后续的治疗、营养需要3万元左右。3万元?他一下子傻眼了,这简直就是个天文数字,他上哪儿弄这么多的钱?一家人被这个残酷的现实折腾地焦头烂额。亲朋好友听闻后都慷慨解囊,但那也只是杯水车薪。眼看着父亲一天比一天憔悴,无奈之下,他只得硬着头皮挨家挨户向左邻右舍借钱。终于,钱筹到了,父亲得救了,而这个风雨中飘摇的家庭也因此背负了很多的外债,生活更是捉襟见肘。



家中的顶梁柱倒下了,看着年迈多病的父母,用功求学的弟弟,温柔贤惠的妻子,他觉得自己有义务和责任挑起这副家庭重担。但是,就凭他一个村级后备干部如何挑起这副沉重的担子?如何改变这个贫困的家庭面貌?这需要知识,需要文凭!可他除了满腔热情,什么都没有。他后悔了,后悔当初没好好读书,如果当时不贪玩,如果当时听父母话,如果……现实是残酷的,要想改变现状,必须付出努力。


机会总是临幸于勤奋、上进的人。1998年,镇党委、政府开展“投身乡村田间,争做标兵青年”的活动,他积极响应号召,主动要求到合兴蔬菜公司承包大棚蔬菜。初生牛犊不怕虎,凭借父母的种地经验,他承包了15个大棚种植西红柿,开始了他的创业征途。每天太阳升起,他就揭开大棚的散热门,看到地表发白就打水,看到叶面有病斑,就去药店买药防治。一家人起早摸黑地干活,艰辛地培育着那15个大棚。第一批西红柿终于开花结果了,然而长出来的西红柿不仅个头小,形状差,而且开裂爆果。他连忙询问有经验的老师傅,这才知道原来西红柿的成长离不开水分的供给,当看到地表发白,表明已经严重缺水了,之后再打水也无济于事,它不仅会影响产量,而且结出的果形小,汁水不足,口感差,更不会有销路。于是他吸取了前期的经验、教训,加强了后期的培管、追肥,并适当的调整土壤水分,每隔10-15天打一次水,提供蔬菜生长所需的营养环境。眼看着西红柿一天比一天长大,心想着一定是个好收成,全家都满心期待着。哪想天有不测风云,在连续几天的雨天后,西红柿开始出线小范围的黑点圈。刚开始的时候他没把它当回事,再过几天一看,傻眼了,原来小范围的黑点圈个个都似长成了大眼睛,边缘还长有小毛,手碰上去就如同软柿子一样,整棚的西红柿都坏了一大半,这到底是什么一回事?眼下还有几个大棚也要开花结果了,如果都成这样,那全年岂不是颗粒无收?父亲的病还怎么继续治疗,弟弟的书还怎么读呀?一家人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。


那天晚上,他失眠了。第二天天蒙蒙亮,他便骑车出去了,直到中午才回来,并带回好多书籍。原来他去了新华书店,买了5、6本关于蔬菜种植方面的技术书籍。他迫不及待地打开书本翻看,希望从书中能找到答案。可惜书本上没有,他并没有灰心丧气,又上网吧查找。功夫不负有心人,终于在一个网站看到了一本书—《番茄栽培技术》,根据上面的解释,得知那是一种“灰霉病”。它产生的原因有很多,与品种、清园、阴雨天气、田间管理息息相关。他如饥似渴地阅读了每一章、每一页,甚至每一字。接着,他又把防治的方法、注意的要点、药剂防治技术统统摘录到记抄本。那个阶段正逢阴雨天,温度20℃左右,光照又不足,地面湿度大,通风不及时,相对湿度在90%以上,结露时间长,所以灰霉病发生了蔓延,回来后他把挂着的烂西红柿全部摘除(因为灰霉病菌具有传播性,一旦飘落在哪个西红柿上,那个西红柿也会马上长眼睛,而且发展速度迅速)并用利德烟雾剂防治,同时按照发病中后期的用药方法,药剂每5天喷洒1次,连续喷洒2—3次,每10—15天掺加1次1000倍“天达-2116”,增强植株的抗逆性能。通过20多天的用药防治,最终灰霉病得到了有效控制。虽然失去了部分大棚的产量,但及时确保了其它几个大棚的安全。


知识是科学致富的源动力,他深刻地体会到了来自知识的力量。他开始钻研于书本,还不时地参加县、镇两级的各种培训,充分地把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,根据不同品种、不同习性、不同天气、不同病因,进行科学种植。通过一年多的努力,他的经验越来越丰富,收成也越来越好,父亲的病也因此得到了很好的后续治疗,弟弟也考上了心目中的学校。



“每一个成功者都有一个好的开始,勇于开始,才能找到成功的路”。科学的种植技术、专家的研究经验,成了他创业中的左膀右臂,他不再满足于现状,思考着如何拓展他的事业。2002年,他成立了“上海绿笋芦笋种植专业合作社”,合作社的“白狗牌”芦笋被评为“上海市著名商标”,合作社也被评为“市级示范基地”。2007年,他又成立了“上海绿晶果蔬专业合作社”,开始种植葡萄,商标品名为“耘硕”,面积200亩,注册资金250万,坐落于港沿镇合兴村。合作社先后被评为“葡萄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”、“院县合作果树科技示范基地”、“崇明县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基地”、“科技入户重点科技示范场”、“上海市守信农民专业合作社”、“诚信服务联盟企业”、“上海市示范合作社”。2008年,他被上海市农业委员会评为“先进科技示范户”。2009年,他荣获“崇明县十大青年领军人物”称号。同年,他又被共青团崇明县委聘为青年创业大讲坛讲师。


这一切,归功于知识!知识就是力量,它不仅改变了一个人的命运,也改变了一个家庭的命运,同样它也能改变一个国家的命运。没有科学文化知识的人难以在现代社会立足,不重视科学技术的国家就会落后挨打。今天的中国,举国上下都在做着同一个梦——“中国梦”,它不仅聚集了百姓的关注目光,更承载了国人的热切期盼。年轻一代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,肩负着国家的重任,为建设美丽家园、实现伟大复兴梦而努力、奋斗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