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崇明】用知识绘就“伴侬”宏图
发布时间:2014年08月19日 来源:崇明县 浏览次数:0

用知识绘就“伴侬”宏图

记蔡毅、俞飞琴夫妇创业学习的故事


位于庙镇西首宏海公路北侧的上海伴侬园蔬果专业合作社,是集休闲、度假、现代农业观光、采摘为一体的生态园。这里环境幽美、四季花果飘香,吸引了岛内外游客纷至沓来。不少来生态园游玩的游客与生态园老总蔡毅攀谈后,都夸赞不已。此时,蔡毅总会淡淡一笑,说自己只有初中文凭,他的成功,都是在近三十年的创业过程中边干边取得的。




学习创新  土中生金

走进蔡毅的办公室,迎面摆着一张黑胡桃的老板桌,上面一台老式的电脑,笔筒旁放着一尊毛泽东主席的半身坐像。坐椅背后挂着谭真君走笔灵动的蛇字,看得出是从碑亭里拓印的。东侧有一排大书橱,放满了蔬果种植的专业书籍,以及一本本报纸剪报本。


“伴侬”是蔡毅早年注册的商标,在蔡毅和妻子俞飞琴的眼中“侬”字意味着伴农一生,终身以农为业。



1982年,跨出初中校门的蔡毅被分配在陕西蒲白矿务局食堂当厨师。拿到了国家二级资质证书,有着一份稳定的工资。但他却不想过这样的生活,与妻子商量后决定打破铁饭碗,换一种活法。辞职后,蔡毅与妻子俞飞琴先在陕西承包了3000亩水库养鱼,获得成功后又承包下荒山,种植庄稼,但缺乏种植技术,交了不菲的学费。反思之余,蔡毅在妻子的支持下多次参加“中国杨凌农业科技博览会”,开始认识到学习农业科技的重要性。


1998年,蔡毅夫妇带着女儿回到了故土崇明。故乡对归来的游子敞开胸怀,蔡毅夫妇承包了8亩土地。土地有了,种什么?怎么经营?他们先想到要把握信息,于是他们上网、翻阅各种报纸,进行比较、分析。



蔡毅夫妇考虑,按通常的年景,8亩土地的收成总是有限的。如果按老套路种田,肯定搞不大。物以稀为贵,蔡毅曾想把北方的枣树引来崇明,可枣树苗15元一棵,引进8亩枣树苗需要的资金对当时的他来说无疑是一笔天文数字。为节约成本,夫妇俩看中了价格低廉的野生枣树,引进27000枝,自己动手嫁接。由于他俩好学、肯干,嫁接成活率较高。野生枣树的产值使他们净赚6万元人民币。尝到了甜头后,夫妇俩更离不开读书、看报、剪贴报纸了。他们明白:当现代农民,光有不怕苦的肯干精神是远远不够的,还需要把握信息、学习必要的科学文化知识,那样,土中可以产金。


不断充电  边干边学


蔡毅夫妇把学习当成了习惯:白天夫妻俩忙于农活,晚上则抽时间“加油充电”。为了弄懂一个问题,学会一项技术,夫妻俩时常通宵达旦翻阅有关书报。他们知道农民的学习不同于在校学生的学习,一定要结合生产实际,针对实践中冒出的问题,随时随地学,要边工作边学习、边研究。他们每年出资几千元,不但订阅报刊杂志几十种,如《环球经济》、《长江蔬菜》、《养殖与饲料》等,还参加蔬菜栽培、各类养殖、果林园艺等成人培训学习。


在种植枣树成功后的第二年,夫妇俩在庙镇庙西村又承包了40亩土地,开始了果树多品种栽培。通过学习,发现“钙果”“黑琥珀”“布朗李”等枣树品种在崇明也能种植。从学习资料中得到启发,他们在一些生长周期比较长、投资见效比较慢的果树下套种了多种蔬菜、瓜果等,以此提高复种指数来降低生产成本,降低投资风险,增加收益。


为赢得更广阔的市场,蔡毅夫妇开始瞄准外面的世界。2002年,他们又在宝山罗店镇承包了130亩土地。夫妇俩不断学习钻研,提高产品质量,讲究营销方式,大至博览会,小至自由市场,都有他们产品。他们的枣子以味甜、脆嫩、营养价值高而赢得了专家的肯定和消费者的青睐。批发商纷至沓来,产品供不应求,极大地丰富了大上海的菜篮子工程。2008年5月,海升伴侬生态园被崇明县正式命名为鲜枣生产示范基地,优秀实事项目。




打开视野  多方开拓


学习打开了他们的视野


2004年底,上海长江隧桥工程奠基动工后,蔡毅夫妇就意识到,崇明发展千载难逢的机遇来了。要紧紧抓住机遇,大力发展旅游业和观光农业,只靠当时经营的200亩地远远不够。于是,夫妻俩一方面向村委会提出扩大规模,另一方面说服农户,把土地流转给他们。在得到地方领导和当地农户的支持后,合作社的生产规模发展到了400亩。

如何发展生态旅游农业?蔡毅夫妇马不停蹄地查找资料,获得大量生态旅游农业方面的信息,然后大量引进适宜本地种植、养殖,又受到广大游客喜欢的特色动植物品种,如:法国蜗牛、贵妇鸡、野生玉兔、台湾火龙果、降糖南瓜、翠冠梨、猕猴桃等,产品琳琅满目,合作社俨然成了崇明岛的“桃花源”。夫妇俩边学边干,越学越有劲。



为了扩大规模,蔡毅夫妇利用网络知识,聘请专家能人一起规划设计合作社的发展工程,然后通过各种途径与上海的大公司联系合资事项,最后成功与上海海升旅游公司签约,合资经营“海升伴侬生态园”。目前工程投资已达一千多万元。全新的门楼,2000多平米的阳光生态综合大厅,已基本建成的生态小木屋……别具一格的海升伴侬生态园吸引了一批批游客,不仅为蔡毅夫妇带来了经济效益,也为庙镇这个崇明西部的名镇增添了不少人气和知名度。按照蔡毅夫妇的规划,来生态园游客可尽情地采摘瓜果蔬菜、钓鱼、捉蟹,然后在阳光餐厅烹饪品尝,其乐无穷。


合作社的经营模式,打破了农业和旅游业、服务业的界限,发展的是味觉农业、观光农业、生态农业,为社会剩余劳动力的就业打开了一扇大门。蔡毅经常组织员工开展培训,把科学技术传授给他们。合作社的员工,不再是“脸朝黄土,背朝天”的简单劳动者,他们操纵的是各式的农业机械,按规范的要求喷洒肥料、修剪果枝;阳光餐厅的服务员都是经过专业的培训,举手投足间彬彬有礼。


“不断学习,土地生金”,是蔡毅夫妇对自己30年来艰苦创业的真切总结。2008年蔡毅夫妇被评为上海市学习型家庭。但他们表示还要不断学习、不断创新,继续绘制他们心中更美的“伴侬”宏图。




庙镇社区学校:陆永周

崇明县社区学院:龚士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