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你去‘读报组’参加读报活动了吗?”在城桥镇城中社区的老人中间,如今流行着这样一句最“时髦”的问候语。这个“读报组”由一群平均年龄74岁的老人组成,每周四下午1点半,他们会准时“约会”在居委会,拿出报纸,开始两个小时的读报交流活动。
城桥镇城中社区老年读报组成立于2002年3月,当初由8名退休老党员组成,目前在册登记73人,最大年龄88岁,平均年龄76岁,男性占100%。曾获2010年度崇明县优秀学习团队光荣称号,2012年代表崇明县参加上海市“科普在社区·科普进家庭”老年组安全生活知识竞赛获三等奖。2012年队长杨希成被评为上海市社区教育优秀志愿者,2013年在城桥镇睦邻文化节系列活动中《城中的歌》、《在党旗下的我们》分别获诗歌创作二等奖和诗歌朗诵三等奖。
优秀的掌门人
77岁的队长杨希成十几年如一日,敢于担当、埋头实干,是位好领头人。杨希成原是城中社区党支部书记,2002年退休,辛苦工作了大半辈子的老杨,该轻松过上幸福的晚年生活,同家人享受天伦之乐。可视群众工作为生命,干了三十多年居委工作的他,实在舍不得离开这块沸腾的热土。当时国家深化改革,原在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的职工退休后的党员组织关系转入居住地。本来城中居委党支部只有8名党员,一年内骤增40多名党员。社区做了很多工作,组织退休老姐妹参加唱歌、舞蹈、戏曲、拳操和手工艺等活动,但是男同胞参与度不高。老杨萌生一个想法:何不把那部分不爱打牌搓麻将,而爱学习聊天、说古道今侃天下事的退休职工组织起来,搞个读报活动。于是他向党支部建议成立一个老年读报小组。党支部采纳了他的建议,由老杨牵头,这一干老杨就干了十一个年头。
居委党支部提供了学习场所,同时购置了桌子、椅子、电风扇、取暖器、电水壶、热水瓶和杯子等,又订阅了一些报刊。为获得更多的学习内容,老杨又自费订了《上海老年报》、《报刊文摘》、《中国剪报》、《健康周报》等十几种报刊。在家认真阅读,用红笔在报纸上圈圈划划,并在硬抄本上分类记录,分国内外重大要闻、经济政治、法律法规、文化民生、健康文明等,作为周四下午读报活动的学习内容。
城中社区老年读报活动的开展,在社区居民中产生了良好反响,获得较好的口碑。老年朋友称赞:通过读报活动这个平台,大家相聚在一起喝茶、聊天、交友,又可以“充电”,开阔眼界,不再为老无所乐而犯愁。退休回社区的党员群众感到自己又有了一个温暖的“家”,晚年生活越活越有滋味。
建立“主讲人”制度
老年读报组是群众性组织,它建立在自觉参与、去留自愿的基础上。因而有一个不可忽视的缺陷,那就是读报内容对胃口坐着听,不合胃口拔腿走人,所以参加学习的人数时多时少不稳定。队长杨希成非常着急怎样提高读报活动的效果留住人?他决定每次读报活动由原崇明中学退休教师王诚作中心发言,王诚本是政治老师,轻车熟路,又加上他知识渊博,演讲口才好,人又热情,这给读报活动注入了活力,参加学习的人屁股慢慢地“坐牢”了。从此王诚就被大家称为“资深”读报主讲人。
有一次王诚家有事来不了,杨希成临时做“代班”,可拿着报纸的杨希成犯了难,他是老花眼,报纸上勾勾画画读起来很费劲。当“代班”的经历使老杨茅塞顿开,他策划组织成立读报“主讲人”制度。他和王诚商量,在读报组里挑选了4个读报学习活动骨干组建一个“主讲团”,并把学习内容划分四大板块:(1)养生保健类,讲授中医养生保健知识;(2)时事新闻类,关注国内外大事要闻;(3)热点热议类,关注政经、反腐、民生、法律法规等话题;(4)文化生活聊天类,红色经典,文化娱乐,身边亮点、旅游等。根据各“主讲人”平时喜好关注选题准备。同时设立“主讲人”碰头会,在每次读报活动学习会上,由“主讲人”讲述重点,边学边议,人人参与讨论。“主讲人”制度为学习活动添加了“调味剂”,具有很强渲染力,这种学习方法很受大家欢迎。每次两小时学习结束,大家意犹未尽,久久不肯离去,还在热议话题。家住城桥镇湾南村的黄永荣老人68岁,每次骑着三轮车过来学习,参加讨论,他说:“这里提供了沟通交流的平台,能够让思想产生‘碰撞’,大家聚在一起,既开阔了眼界,又丰富了晚年生活,还结交了不少朋友。”
丰富学习元素
要懂得老人心、懂得老人爱、懂得老人想,这是读报活动组织者重点研究的课题。如何用心解读老年人心,城中社区老年读报组做法是:采用多元化学习方法,贴近老年人的心,适合老年人学习的特点。因为老年人有着丰富人生经历和生活经验,需要有一个释放和展示才华与智慧的舞台。老年读报活动是人人当学员,人人又当老师。77岁施慰民老人见多识广、足智多谋,社交公关能力强,在读报组被称为“小诸葛”“智多星”。他负责和外单位联系,组织大家去听讲座和报告会等。一次,他打听到县图书馆举办“瀛洲大讲坛”,他立马和图书馆联系,图书馆非常欢迎读报组前去聆听。“瀛洲大讲坛”使读报团队有了更大的学习舞台。74岁王兴达老人喜欢旅游,他认为旅游能拓展老年人视野,他负责踩点,然后组织大家结伴去旅游,欣赏祖国大好河山,看看外面精彩的世界。董永章、陆纯嘉两位老人是社区里党小组长,他俩组织带领大家参加平安志愿者服务、“啄木鸟”行动、助残、助老、搞卫生等。各种学习“小团队”活动,展示了老年人精彩的晚年生活。
读报组每年还组织3-4次专题讲座或宣讲,邀请县党校、城桥镇党员服务中心宣讲团的教师前来讲课,使老人们及时了解国内外热点形势。89岁的袁仲孚老人说:“虽然我们老了,但每天参加读报、听报,思想才不会落伍,‘学而时习之,不亦悦乎’”。读报组还在建党节、建军节、国庆节组织特色主题学习会,进行爱国主义教育。在主题学习会上老人们个个兴致勃勃,晒晒个人成长史、革命史、奋斗史、光荣史,表达与党和国家同呼吸共命运的心声。读报组还参加市民文化节、镇睦邻文化节活动,参与了征文、赛诗会表演等。读报组的多元化活动,增强了团队的活力和凝聚力。
“老来乐”家园
读报组既是老年朋友展示精彩人生的舞台,又是一个互帮互助的“老年之家”。林锡均老人参加读报活动已有十年,是位“元老级”学员,每次学习总是提前到,烧开水,把几个热水瓶冲满,摆好凳子做好各种准备。学习开始了,他见有人没来,就急着打电话询问,如知道有人身体不适或生病住院,就组织大家前去探望。有一次,沈德昌老人住院,一大帮人前去探望,病房里的人很惊讶。老沈自豪地告诉大家:是他在社区读报活动组交上的老朋友,个个像亲兄弟一样。林锡均老人说:“我是读报组里老元界,多做点事体,关心大家是应该的。”
现在,关心集体和助人为乐的事在团队里蔚然成风。平时用的学习资料复印杨道臣老人全包,还帮每人买了个茶杯。曾做小家电维修的杨文德老人听说哪家的电器坏了,就主动上门帮助修理。这样的好人好事不胜枚举。
积极参加公益活动,已成为老人们崇尚的德行。2002年读报组成员集资购买140棵桂花树苗种在社区居民楼周边,现已绿树成荫,每到十月丹桂飘香,居民称赞不绝;在汶川、雅安抗震救灾募捐活动中人人献爱心,共捐款壹万伍仟多元。
2013年新参加读报活动的陈一飞老人说:“我退休后到过几个地方参加学习,到城中社区参加读报活动给我感觉就是不一样:大家很融洽和睦、学习内容多、范围广、学习讨论思想能擦出火花、还有学习资料发放”,最后老人幽默的说“我可以申请‘定居’吗”。
“夕阳无限好,哪怕近黄昏”。城中社区老年读报组,老年人的精神家园。在“读报组”里,老人们老有所学、老有所为、老有所乐,秀出了一抹最美的“夕阳红”。
城桥镇城中社区老年读报组: 吴德新